公立医院运营体系:驱动绩效管理有效落地的核心引擎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财政部等部门密集发布相关政策,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 “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引导公立医院主动提升运营效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则从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维度细化了考核指标,要求医院建立 “全员参与、全程管控” 的绩效管理体系。这些政策的核心诉求,在于推动公立医院从 “规模扩张” 转向 “内涵发展”,而这一转变的实现,离不开运营体系的系统性支撑。

图片

在医改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已从单纯的考核打分升级为提升医疗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员工活力的重要抓手。国家层面接连出台的政策文件,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有效落地指明了方向,而运营体系的科学构建,则成为连接政策要求与实际成效的关键纽带。

由此,新形势下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要树立医院大运营的管理理念,搭建医院诊疗业务与运营管理活动,推动医院业务与运营深度融合,促进医院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持续改进医院绩效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精益化运营管理效能。而设置四级精益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也成为公立医院精益化运营管理有效落地的运营组织框架,解决谁来做,怎么做的组织载体。

a06f74c9-bacf-4a64-b3b2-e2312abdcc21.png



《医院绩效运营管理体系构建》为鼎信医管的核心输出项目,基于医院绩效运营管理体系构建与有效运营落地辅导的项目目标,鼎信医管在医院绩效方案输出的同时,配合于医院运营辅导,从理念到价值观,从价值观到行为模式,从行为模式到标准流程,不断优化迭代,形成可执行,可输出,可优化,可系统的整体绩效运营管理输出模式。


而公立医院运营体系是驱动绩效管理体系有效落地的核心引擎,如同一个精密的中枢系统,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数据赋能等方式,为绩效管理的有效落地注入强劲动力。

一、在资源配置方面,运营体系通过建立全成本核算机制,将人力、设备、药品等资源消耗与科室及个人绩效紧密挂钩。例如,某三甲医院通过运营体系中的成本管控模块,精准核算每个诊疗项目的成本构成,在绩效管理中设置成本收益率指标,引导临床科室合理使用高值耗材,一年内使耗材占比下降 8%,既提升了运营效率,又让绩效指标更具实际意义。

二、流程优化是运营体系驱动绩效管理的另一重要支点。运营体系通过梳理门诊、住院、手术等核心流程,消除冗余环节,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等绩效指标的达成有了坚实基础。国家政策要求逐步缩短平均住院日,某医院借助运营体系中的流程再造工具,优化术前检查流程,将平均住院日从 8.5 天降至 6.2 天,不仅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也让运营效率类绩效指标的考核更具说服力。

三、数据赋能让绩效管理从经验判断走向数据说话运营体系中的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实时采集门诊量、手术量、医疗费用等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绩效报表。这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中强化数据支撑,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准确的要求高度契合。例如,通过数据对比,医院可以发现某科室在医疗质量安全指标上的短板,进而在绩效激励中侧重引导该科室提升医疗质量,实现绩效管理的精准调控。

四、人资效能为绩效激励机制的落地提供了保障。国家政策强调完善内部分配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运营体系通过建立岗位价值评估体系,将医生、护士、行政人员等不同岗位的贡献度进行科学量化,在绩效分配中打破平均主义,让绩效工资真正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和业绩突出的人员倾斜,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图片

公立医院运营体系与绩效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关系。运营体系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和工具,让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而绩效管理则通过考核结果的应用,反向推动运营体系不断优化。例如,当绩效指标显示某一流程存在效率瓶颈时,运营体系会及时启动流程优化程序,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绩效提升的良性循环。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公立医院运营体系正成为驱动绩效管理有效落地的核心引擎。它通过资源的精准配置、流程的持续优化、数据的深度赋能以及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让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助推器


注:本文转载自原创,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18688968381
18688968381